小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现状、利弊及建议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会同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制定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严禁学生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学校教育要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为什么国家相关部门要对电子产品的使用有明确规定呢?小学生们需要如何控制和使用的电子产品呢?
建议g6239文献标志码a11301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会同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制定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严禁学生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学校教育要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二是学校要制定严格的学生管理、教师教学制度。严格控制手机、平板等进入课堂;学校教学不过分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不超过总时长的30%;布置的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多采用纸质作业;交流、辅导尽量不要通过社交软件;多采用面对面交流或上门辅导等方式,可以增进师生感情,提升交流效果。
三是政府机构加强管理、督查。政府相关机构和职能部门要加强监测,提供优质、精、净的网络资源,对青少年网络服务主动干预,强化社会责任。
根据调查数据可知,学生对于电子产品的使用面很狭窄。笔者对所在学校一到六年级学生进行访谈,结果92%的学生在手机等电子设备上玩各种游戏;23%的学生和父母有协议,每周有一定的时间接触电脑、电视和手机,其中94%的学生在这一时间段玩游戏;有12.3%的学生承认对电子游戏有明显的依赖性。笔者对一个班中25名学生调查发现,25名学生都有QQ和微信账号,通过对这25名学生深入访谈,每天社交软件登录平均时长为23分钟,只有8人在父母监督下只查看老师、同学发来的信息,17人会借查看信息时聊天、装饰QQ空间、打游戏等。
电子产品在学生中也有很多积极作用:一是能方便沟通联络。电子产品呈现的信息具有时效性、空间性、场景性,能便捷实现家校沟通联系,使家校实时了解学生所处的环境、方位和身体状况等。同时,电子产品的实时位置共享、一键报警、影音记录是学生生活的重要防护手段。
二是能提高学习效率。应用电子产品具有高速度、高效率,全方位记录影像JN江南官方app下载、文本,帮助学生快速记录板书、摘录、笔记等。远程课堂、在线辅导等使学生能够享受更优质教学资源,如一对一视频辅导是许多家长选择电子产品为教育服务的初衷;作业帮等习题解答APP具有辅导作业的作用;在线检测、淘题圈等能同步检测学生学习成效,能满足“刷题”的愿望。在家长眼中教育类电子产品就是学生的提分神器。
总之,采葑采菲,无以。我们在电子产品的使用上不能因噎废食,全社会都应该有所行动,既要发挥其优势,又要预防和消除其不利的方面,政府、社会、企业、家庭、学校都要做出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构筑良好的电子产品在学生中的应用环境和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班额数学活动课有效教学设计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7]MSZX178)
对于电子产品应用的利弊,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一刀切,要区分具体情况,细致鉴别哪些电子产品要控制使用,哪些可适度使用,哪些不得不用;分清楚使用的时间和范围;控制使用的时长和场所等。
一是家长方要加强监督、管理、教育、引导,让学生正确使用电子产品,忌无监管滥用,禁止长时间使用,决不允许熬夜玩游戏、聊天、上网等行为。